随着秋意的悄然深邃,飒飒凉风穿梭林间,轻轻拂过,树上的柿子们仿佛应和着季节的召唤,悄然蜕变。它们由青涩缓缓步入金黄,再由金黄沉淀为烈焰般的红,犹如夜空中最温柔的灯火,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将这秋日的画卷点缀得生动而热烈。
然而,谈及果树,村民们却多有顾虑。一来,村中流传着“生瓜绿枣,见面即饱”的淳朴乡风,虽显热情好客,却也难免因孩童顽皮,攀树摘果而引发邻里间的小小误会与笑谈。二来,果树之成长需岁月缓缓滋养,其枝丫繁复,不似那些速生之木般简洁明快。更兼果实累累,年复一年,挂满枝头,让主人家心生怜爱,即便成材,也往往因这份不舍而迟迟不忍下手砍伐。
栽种果树,实则是编织了一袭四季更迭的绮丽画卷:春日里,它们以繁花似锦为笔,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盛宴,待到秋风起时,又慷慨地捧出累累硕果,让观者赏心悦目,品者口齿留香,为平淡的日子添上一抹抹鲜亮与雅致。
在我家的院落,果树成林,桃之夭夭、杨梅挂枝、梨白如雪、李紫嫣红,四季更迭间,上演着一场场自然的交响乐。春分时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策划的接力赛,杏花方敛其容,桃花便迫不及待地绽放笑颜;随后,桃花轻舞飞扬,化作春泥之时,梨花又以其素雅之姿,占据满园春色,洁白无瑕,恍若冬日初雪遗落人间,芬芳四溢,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心生向往。村里那些热衷于捕捉美好瞬间的小妮子们,如同被魔力牵引,纷纷踏入这片梦幻之地。她们或亭亭玉立于繁花之下,或俏皮坐于树荫之间,以花为裳,以笑为妆,摆出各式各样的姿态,镜头前欢声笑语,定格了青春最灿烂的模样。这些照片,不仅是时光的印记,更是对那段纯真岁月最生动的颂歌。
院落里有石榴树与黑枣树。尤为特别的是,其中一位黑枣树并非人为栽种,而是大地母亲不经意间洒落的恩赐,它自得其乐,于一方沃土上悄然生根,几年光景,便亭亭玉立,蔚然成景。父亲曾怀揣着匠人之心,梦想将这野生的黑枣树转变为柿子树,他细心地在枝头施展嫁接之术,无奈技艺尚待精进,黑枣树依旧傲然挺立,其枝干渐次超越了屋顶的界限,成为了院中一道不羁的风景线。今日,这棵黑枣树依旧枝繁叶茂,每至秋来,满树挂满了沉甸甸的黑珍珠,却也难逃那成群结队的麻野雀们的青睐,它们或啄或嬉,共享这份自然的馈赠。
白露了,柿树就开始落叶了,黄黄的硕大叶片,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在枝头依依不舍旋转,再悄悄落下。一颗颗圆鼓鼓的柿子,慢慢变黄、变红,泛出一层淡淡的金色。在乡村蔚蓝的天空下,它们被阳光、月亮一盏盏点亮,温暖。一串串火红的柿子,像一串串闪闪发亮的红灯笼,又像熊熊燃烧的小火苗,映红了母亲黝黑的脸颊,点亮了母亲苍老的眼睛,把整个老屋点亮,把孤独的村庄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提及柿子,那甘甜软糯的滋味总让人心生向往,但唯有待到霜降之后,方能品味其真正的韵味。在此之前,青涩的柿子如同羞涩的少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让人望而却步。犹记儿时,我曾不顾一切地品尝过一枚未熟的涩柿子,那滋味,仿佛瞬间让味蕾遭遇了锯末的侵袭,令我“哑口无言”,自此以后,青柿便成了我心中一抹不可轻易触碰的阴影。岁月流转,有一年深秋,老乡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脆柿子”端出来。那些柿子,不青不黄,恰似青春期的少年,带着几分青涩与倔强,我望着它们,心中不禁泛起涟漪,生怕再次遭遇那涩味的洗礼。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避开了这份诱惑,让那份对柿子的复杂情感,随着秋风,轻轻飘散。听说这是老乡们专门加工过的,已经"煞"过涩了,大着胆子咬上一口儿,果然又脆又甜,别有风味。有时,品尝软柿,并非单纯咀嚼,而是化作一场细腻的吸吮仪式。我犹如对待稀世珍宝,将它温柔地托于掌心,轻启朱唇,小心翼翼地啮破那层薄如蝉翼的果皮,瞬间,仿佛解锁了自然的甘饴之泉,一汪粘稠如蜜的浆液悠然淌出,其间还嬉戏着几片软糯如舌的果肉,那份清冽与甘甜,直抵心脾,令人心旷神怡。食毕,我爱将那残余的柿蒂轻按于墙垣之上,它便仿佛成了时间的印记,即便历经冬夏更迭,依旧坚守,平添了几分童趣与岁月的温馨。在乡间,人们赋予采摘柿子以独特的雅称——“卸”柿子,二字间流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庄重与仪式感。诚然,这“卸”字背后,藏着的是对这份脆弱美味的悉心呵护,与摘取桃子时的随性不同,柿子的采摘需得更加谨慎细致,稍有不慎,便可能化为满地温柔的泥泞,难以拾起。
柿子结了一茬又一茬,红了一年又一年。忆往昔,深秋的吉山寨,小时候我无数次亲眼见证了这番“卸”柿盛景:一根根修长的竹竿,顶端系着灵巧的剪刀,剪刀之下,小巧的竹篮悠然悬垂,宛如空中舞者轻盈的裙摆。村民们一手执杆,一手轻拽细绳,精准而有力,每一剪之下,皆是柿子安然落入篮中的优雅身姿。这一幕,虽看似轻松写意,实则蕴含了无尽的辛劳与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生动写照,既有趣味横生之乐,亦不乏劳心劳力之苦。
秋天来了,柿子红了。火红的柿子高高地挑在枝头,是乡村秋天里的一幅美丽的风情画。有时,都到冬天了,柿子树上的叶子早已经落光了,可枝头上还挑着一盏盏红灯笼似的柿子呢!那就更是一幅绝美的图画了。
(作者/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