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开始,农民出门打工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也成了一种潮流。农民之所以选择打工,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如果依靠种地能轻松赚到很多钱,想必很少有农民会背井离乡。在农村地区,农民赚钱的方式非常单一,除了种植农作物、农产品之外,可能只有打打零工才能赚钱了。在过去的时候,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成本低,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完全可以大规模种植。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价格非常低,像玉米的价格一般在1块左右,如果遇到年成不好的时候,种植玉米的利润可以说非常低。
随着普通农产品的利润走低,从08年开始,很多传统农民都开始转型成果农。水果种植的初期投入较高,具有一定的门槛,适合手里有一些资金的农民参与。和其他农产品相比,水果种植的优势很明显,那就是价格较高,利润较为丰厚,同时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七八年乃至十几年,如果选对了水果,后期利润可以说非常丰厚。正是由于水果有着这些有点,转型种植水果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俗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手中有的是廉价的土地资源。想要种植水果很简单,但还是要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果,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产量。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以坚果类水果较多,像柿子、板栗、核桃、红枣等等。在所有水果中,柿子的要求最低,产量最高,正是由于它的这些优点,我国北方很多农民都种植了大量的水果。如果你是北方人,想必一定见过满山都是红柿子的场景,谁家要没有柿子还真算不上北方人。
和其他水果一样,柿子既可以当作一种鲜果,也可以用来制作柿饼以及其他产品,其利用价值很高。但大家都知道,柿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就算是在一些荒山上,柿子也能有一个很高的产量,如果是种植在肥沃的土地上,一棵柿子树就能产出80斤柿子。柿子产量高是一个好事,但也是一个坏事,产量高则说明它廉价,随着种植柿子的果农越来越多。柿子的销售逐渐成了一个难题,从七八年前一直到现在,新鲜柿子的价格一跌再跌,从原来的一块到现在的四五毛,种植柿子可以说亏本的风险很大。有时候连采摘柿子的人工费都很难赚回来,到了这些年,很多种植柿子的果农逐渐将山上的柿子砍掉,转型种植其他水果。
当然,尽管柿子在北方满山都是,掉在地上都很少有人要,但它在南方却是一种紧俏的水果。尤其是新鲜红柿子,在超市里卖5元一斤,一斤也就3个左右,价格还是非常贵的。不过北方的柿子几乎不可能运输到南方,新鲜的红柿子保质期非常短,如果经过长途运输,其本身的运费可能都会高出很多。新鲜的红柿子卖5元,其实农民的利润也非常低,各类费用加一起还真不少,加上市场上喜欢吃柿子的还是较少,因此目前种植柿子的农民可以说越来越少了。各位小伙伴,你们喜欢吃新鲜红柿子吗?你们当地卖多少钱一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