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柿子却得了“胃石症”?
众所周知,秋冬季是柿子丰收的季节,众多的柿子爱好者都可以在这个时节一饱口福。然而却有部分朋友反应,吃多了柿子容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胃胀、胃痛、腹泻,这是作何缘故呢?医生提醒您,小心,您的胃里可能长“石头”了!
“胃石”指的是经口摄入的食物、异物或者药物等在胃内环境下形成的不能吸收的聚合物,主要有植物性和药物性胃石。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植物性胃柿石”。因为柿子含有丰富的鞣酸和果胶,而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就很容易凝结成石。再如山楂、黑枣等亦含有鞣酸和果胶,因此空腹进食柿子、山楂或黑枣,均会在胃酸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并在胃内陈淀,和难消化的纤维素类粘合在一起,形成胃石的核心。
形成胃石,除了食物本身的成分因素,与个人的胃内环境亦密不可分。研究表明,既往存在胃部手术史、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胃肠道脱水、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及肿瘤病史的患者,患胃石症的几率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因为此类患者更可能存在胃泌酸量增加、胃蠕动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幽门功能异常等情况,而此类情况均为胃石的形成提供条件。
那么得了胃石症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确实,多数胃石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亦有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但随着胃石体积的增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沉重感、食欲缺乏、营养不良、消瘦、口臭、黑便或者血便等症状。胃石体积过大时甚至可形成胃肠道梗阻,并常合并消化性溃疡和溃疡穿孔、低蛋白血症、贫血、慢性腹泻等症状。
胃石症的诊断并不困难,患者有进食山楂、柿子和黑枣及其他异物的病史,并有上述相关症状,再行胃镜、钡餐或腹部CT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胃石症,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目前胃石的治疗主要包括“胃镜下治疗”、“口服可乐”、“口服药物”、“外科手术”等几种治疗方法。
其中“胃镜下碎石”是目前胃石的最主要治疗方法。可于胃镜下将较大胃石切割成直径1cm的胃石,使其经肠道自行排出体外。“口服可乐溶石”对于植物性胃石疗效确切,口服可乐可使植物性胃石破裂后经肠道排出。但口服可乐溶石的风险在于其有时候不能完全溶解胃石,有潜在的引发肠梗阻的风险,因此常将可乐溶石作为内镜下碎石的辅助治疗法,很少单一使用可乐溶石治疗。对于胃蠕动功能差的患者,则常选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辅助排石。
大多数胃石经上述治疗方法后都可以得到消除。但对于体积过大、硬度过强的胃石,如经上述治疗后效果欠佳或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梗阻者,则需考虑腹腔镜取石或剖腹手术取石等方法。但如此一来,风险将大大提高。
总之,看完本文的您应该明白,柿子、山楂、黑枣虽美味,但不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吃的,空腹时、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应避免食用或避免大量食用此类食物,否则“胃石症”就离您不远了!
您手机上的家庭医生,我们只提供靠谱的服务扫码左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wmh.com/szjz/2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