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吗?我们这里的桥被人偷了,你们快过来看看。”
“什么?桥被偷了?”
看到以上这个对话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觉得这肯定又是哪里小孩乱打了。
但这其实并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存在电视剧或是段子里的故事,而是年12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金海派出所里民警与报警人的一个大致通话记录,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一开始听到这个情况后,接电话的民警也认为这只是恶作剧。
因为经过通话了解到:报警人是南桥镇的谢楚权,人称老谢,在奉贤区南桥镇当文物保护管理员,而被盗的是原本横跨在竹沥港的文物级桥梁“丰乐桥”。
但既然报警电话打了过来,对于警察而言警情就是命令,派出所所长钱贵兴认为还是过去确认一下情况比较好。
于是钱贵兴便安排了金海派出所主管案件侦破工作的副所长阮纪龙,带领民警们立即赶到案发现场进行勘察。
然而,当阮纪龙一行人赶到现场后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原本老谢说的是真的,南桥镇陈谊村横跨在小河上的一座长17.5米,宽1.2米,由16块花岗岩组成桥面的百年古桥真的不翼而飞了,现在只剩了两块光秃秃的桥墩在那任着风雨吹打。
按道理一座这么大的桥不可能会凭空消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真有人能把他变魔术一样偷走不成吗?本文就与大家一起来讲述一下上海百年古桥失踪的真相。
陈谊村的这座桥建于年,也就是清末光绪时期,距今早已超过百年。
其整体建材采用的是花岗石铺成,桥身的造型古朴,是一座座三跨双拼的平梁桥,两端各有向上的台阶一共六级。
在桥中央上面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丰乐桥”,而这也是这座桥的名字。
在清朝,陈谊村曾是本地的一个商业集聚地带,当年人们就是借助此桥通过河流进行商业贸易的,在百余年中有无数人从它上面踏过,它的存在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由于时代在发展,这座丰乐桥后来成为了一座旱桥。
因为桥失去了功能性,导致其附近所在的区域也大多被政府征用为开发区用地,因此该地区早在年之前就完成了拆迁工作,拆迁户们也几乎都搬到了新的居住地。
不过尽管这座桥虽然不再繁华了,但它无论是立壁式的桥墩,还是花岗岩叠成的桥基都修建十分的奇巧,再加上它年代久远,因此它在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国家认定是“不可移动文物”,文物编号为-。
作为上海地域上的重大文物古迹,它的价值自然是不可估量的。又由于曾经被拆迁,使得这里成为了空旷的大工地,人迹罕至,这些客观因素都为丰乐桥的被盗埋下了隐患。
当时丰乐桥的被盗是文保员老谢所发现。
老谢这个人是奉贤区南桥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地面文保员,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地面文物的管理,虽说这份差事在古代连“吏”都算不上,但年近五旬的老谢却很喜欢这份工作,也乐在其中。
当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自己管理的区域内巡视各类地面文物的状况。不光如此,老谢还会经常挨家挨户去拜访当地的老人问一些当地文物的相关历史。
对于老谢而言,这些文物都是带有美好念想的,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他必须确保这些“宝贝”们都安然无恙。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古桥还能被人给盗窃走,而且就在三个月之前,他上次巡视之时,这座桥还仍旧完好无损来着。
当老谢再次来到丰乐桥附近,发现桥“消失”之时,他惊呆了,口里一直嘟囔道:“整整一座桥梁啊!又不是一根木梁,说扛就能立马扛走的吗?我是不是已经上了年纪,眼花了看走了眼?”
于是他一路小跑到原来的桥边,用手揉了揉眼睛,然后睁大双眼仔细再细查后发现结果还是一样:桥的确凭空消失了!
老谢有些茫然了,曾几何时他担心过辖区内很多文物丢失,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一座完完整整,并且历经百年的古桥会平白无故丢失,毕竟这是无法移动的东西。
因此,老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头脑风暴后,越想越觉得离奇,索性一屁股坐在仅剩的桥墩那发呆。在缓了半天后,他才想起要打电话报警。
而在派出所出警确认报警情况属实后,钱所长当即决定组成专案组,对这个“古桥消失案”进行全面调查。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没有相信外界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流言蜚语,也没有迅速将其定性为盗窃案,而是极其严谨的先假设出了两种即科学,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一种:施工单位不懂文物保护政策,认为古桥已经失去了通行功能,于是为便于施工而将其拆除。
为此,警方特意走访了开发商,但他们表示在进行城区改造的时候是知道被明令禁止打桥梁主意的。在核实施工单位说的话属实后,这第一种可能性也就被pass掉了。
第二种:自然原因,也就是气候、水流等偶然因素导致桥塌了。
但警方在找来了文物保护专家进行考证后,发现这一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若是自然原因的话,那么在桥梁坍塌后,必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有石材等桥梁的“残骸之类,而这些东西并没有找到。
在“两种可能”都被掐死后,专案组进入现场附近进行反复勘查,最终副所长阮纪龙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桥的两侧桥墩切面十分整齐,不像是自然损毁造成的,而且现场也无桥梁损毁的痕迹。
因此专案组最终将丰乐桥失踪一案,正式定性为盗窃文物案,并予以立案侦查。
但是这件盗窃案要如何查起,从哪里查起,专案组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压根无法确定古桥失窃的具体案发时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往盗贼的作案思维上找突破点。
专案组认为一座这么大的桥,盗贼要想直接偷走不可能是通过人力支撑的,猜测盗贼应该是先将其拆解之后,再用相应的工程机械作为辅助搬运。
而且罪犯既然知道桥身用的石头值钱,转手就能大捞一笔,那也说明他们应该在石材景观方面比较熟络。
加上古桥位置偏僻,附近村民刚完成搬迁就下手,可见他们这伙盗贼或许早就已经盯上了这座桥,并且知道村民搬迁的规律。
综合以上所有合理猜测,不难推断:此人极其有可能是附近人或者长居附近的人,因此专案组又开始在当地筛选懂石材方面的人,尤其是附近施工队的建筑工人。
只是在经过针对性的走访摸查后,仍旧未发现任何有突破性质的线索。
就在侦查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专案组有侦查人员提出:既然他们肯定是动用了大型的机械偷桥,那么如此大的动静不可能会没有目击证人或者知情人士。
经过开会讨论,专案组认为这是如今破案唯一的突破口了,于是不管有多苦难,都要顺着这个方向进行地毯式走访。
其实这种走访的方法虽然笨了点,但往往是最有效果的,因为随后案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时一个施工队的钱师傅告诉侦查人员:在9月的一天,自己看见丰乐桥上围着几个人一直在转悠,他们都戴着安全帽开着吊车在那里进行拆桥作业,旁边还停了一辆卡车。他当时以为这是其他施工队在干活,所以也没有太过在意。
钱师傅是如今找到的惟一的目击者,他的出现让侦查人员十分激动,因此在他说完详细情况后,专案组连忙问道:“钱师傅,你再仔细想想,他们的外貌有什么特征?吊车与卡车的车牌号码还记得吗?”
虽然钱师傅对这几个和他一样穿着工人服饰的嫌疑犯长相已经没有了印象,但他隐隐约约记得当时有辆车的车牌尾号是“”。
侦查人员得到这个信息后如获至宝,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地方的货车不多,虽然车牌不完整,但只要在系统内筛选一下,应该不难查到。
果不其然,很快就查明了这辆货车属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一家物流公司所有。
于是侦查人员立马赶赴物流公司查明情况,只是经理却告知他们:这辆车只是私人挂靠在他们公司,并不属于他们公司的车辆。
不过好在此行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因为物流公司给他们提供了车主电话。而有了名字电话,侦查人员又顺藤摸瓜地找到了车主。
当时根据车主的说法:当时有一个叫洪彬安徽人来找到他,说要租用他的卡车跑一趟奉贤装运石材,当时给予的运费是元。
这个信息已经出现了名字,这就相当于嫌疑犯马上就要浮出水面了......
之后办案人员循迹追踪,通过在网上进行了人口信息比对之后,很容易就找到这个洪彬。此人是安徽省舒城县人,年生人,目前的家庭住址正是上海浦东宣桥镇。
而这也和专案组之前预料的有些相似,是住在附近的人作案。
于是在年12月20日晚上,专案组通过传唤的方式把洪彬叫到了派出所。洪彬一开始认为自己之前做得天衣无缝,所以一直佯装不知情。
但听到侦查人员提到“丰乐桥”三个字的时候,他极其慌乱,知道已经难逃一劫,秉承着坦白从宽的原则,他承认了自己偷桥的事实,并且他还透露:如今拆下的花岗石都放在自己苏州开的石材店里,可以随时启程到苏州将石料运回来。
而随着洪彬的归案,经过他的交代,当时作案的所有经过也都水落石出了。
原来这个洪彬是搞石料方面生意的商人,他在苏州的横泾开有一家专门的石材店,对于石材一直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会去研究这些东西,而且他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寻找一些农家具有时代感的石料,比如石磨、猪槽或者庭中的老石板之类的。
年5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开着车来到了奉贤区的大叶公路、浦星公路一个正在拆迁的工地里找寻可用的石料。
就当他在废墟细心研究摸索石料之时,一个正在附近装运柿子树的年轻人给他递了一根烟,跟他打起了招呼,问他在这附近找什么东西,那么殷勤。
洪彬也没多想,立马就回答说:“我自己做点石材生意,看到你们这里拆迁,所以来瞅瞅有没有有用的石料。”
这年轻人一听洪彬是安徽口音,更加热情起来,笑着对王彬说:“你是安徽人啊?我们是老乡啊,我叫王胜,是巢湖那边的,如今在这边一直做绿化方面的生意。虽然没能做多大,但是基本能搞定,你说说你需要什么样的石料,我来帮你去弄。”
从这番话中不难看出,这个王胜还是很会做生意的,与从未见过的洪彬套近乎,原来是想多拉条线,多挣点外快。
洪彬一听王胜年龄不大,但口气却不小,于是便将信将疑地试探道:“你真的搞得定吗?我看中了广丰路那边一座石板桥的石材,只要你能帮我搞定关系,我不会亏待你这个老乡的哦!”
洪彬口中的这座石板桥自然就是丰乐桥了。
王胜感觉洪彬似乎有些看不起自己,立马就来了劲,对洪彬吹起了牛皮:“没问题,我黑道白道都搞得定,不就是一座没用的破桥嘛!”
洪彬见王胜胸有成竹,于是便将王胜带到了丰乐桥。而王胜走到桥边一看,有些愣住了,因为他清楚这是受国家保护的文物。
王胜自然知道偷盗文物是犯罪,但他这人极其爱面子,吹过的牛不好意思撤回,况且他也的确想赚一笔大的。于是对洪彬说:“这是文物啊,我要冒风险的,你准备给我多少钱去搞定?”
洪彬也清楚这事不好整,于是一直与王胜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了3万元作为报酬。之后在居民们全部搬迁后不久,洪彬看到机会来了,就一直催王胜问他那边是否“已经搞定”。
而吹惯牛皮的王胜自然没有任何安排,为了应付洪彬,他在情急之下,花了一点钱做了一张盖有奉贤区文化局印章的假证明,证明上的大意是:为修缮桥梁,现将该桥暂时拆除。
洪彬一看这有手续了,也没有考虑证明是否是真,就联系了卡车,还有搬运工,将其全部打扮成施工队后,带着他们往丰乐桥奔去。
而此时王胜也早早的就在那里等着,他们就这样合力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这座百年古桥给一并拆卸成了16块石板,之后运走了。
洪彬自得到古桥后,就一直在寻找买主高价出手。谁曾想到,盼来盼去把警察给等来了。而在洪彬交代完所有情况后,年12月23日傍晚,王胜也在随即被擒获。
至此,神秘的丰乐桥被盗一案彻底告破,而所盗的赃物也悉数归还,只是这里有一点十分令人惋惜:那就是16块花岗石运回了上海之时,发现当时有一块在被拆除过程中受到了损坏。
之后上海奉贤区人民法院对这起“百年古桥被盗案”依法作出了相关判决。
——被告人洪彬,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同时被处于人民币10万元的罚金;而另一被告人王胜也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零6个月,被处以罚金人民币8万元。
只是虽然盗贼已经伏法,但有些问题仍旧需要我们去注意。
首先,第一个就是古桥的修缮问题。
尽管后来奉贤区政府专门下拨了45万元人民币作为修桥专用资金,同时还特别邀请了同济大学的桥梁设计专家来制定丰乐桥的复建方案。
可是由于在拆的时候桥梁有所损坏,加上工程量的问题,完全修复这座桥,所需花费的费用巨大,而且即便恢复了也很难恢复到以前古老、庄重的模样。
再者,随着这次案件的出现,我们也发现古桥桥梁盗取已经有了一条畸形的产业链。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曾经那些拥有着丰富历史底蕴的古桥就成了某些商人眼里的“大商机”。在利益的驱动下,“古桥买卖”其实在暗地里也很盛行。
当时负责收购古桥的不良商贩会在一些暗网上发帖,高价收购散落在乡野的古桥。有不少人因为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会在下面贴出自己家乡“野桥”的收购报价。
如果报价够高的话,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将桥偷走。
毕竟这些桥梁基本都处于荒废状态,而且都是散落在车辆罕至的乡间,平时又没人看管,想要盗走的话难度并不高。
而最后一般收购的人员也会根据品相,年代,质地等来对想要收购的桥梁进行综合定价。
好在随着这起案件的告破,人们对于桥梁的盗窃手法也有了一定了解,对于桥梁文物的保护也有了新的认知,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