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柿子 >> 柿子价值 >> 正文

柿子红了,柿叶红时独自来,唐诗柿子六首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8-31 14:20:01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7637171.html

秋冬干燥的季节,柿子上市。虽然现在有很多保鲜的方法和品种,但有过农村田园经历的人,最爱那种自然红透的小柿子,软软糯糯,冰甜可口,可以解秋冬的干燥。但是这种柿子往往皮薄,不耐贮藏,皮一破,就化作一滩水了。

在秋冬季节,田园山野中看到明如火的小柿子,挂满枝头,背后是霜晴天气,那种秋冬的味道特别鲜明。有次冬雨中,路过一个寺庙,木叶脱尽,唯独一棵高高柿子树上,挂着两三颗火红的果实,那种鲜明宛如暗夜灯火,艳异非常,它在守望什么人,还是特意要将绝色的红,冷艳在冬天里?

让我们今天,来谈谈柿子和柿子相关的唐诗。

柿子原产中国,是自然野生的树木,因为柿果不耐储藏,所以在很长时间,它的果实就鲜艳沉寂在山林田园当中。柿树的木头可以高达10米以上,而且寿命很长,树龄可以高达多年。

东汉就有在庭院里种植柿树的记载,说“韦顺为东平相,赏罚必信。有柿树生屋上,徙庭中遂茂,顺至孝,行人以为感于天地而生。”说有一棵柿子树长在丞相家的房顶上,然后从房顶移植下来,种在庭中,结果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因为韦顺是非常孝顺老人的人,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孝顺感动了天地,故而柿子长在屋顶。

那么现代的人很容易猜出其中的奥妙,那是吃了深山柿子的小鸟,将果实留在了屋顶。

柿子的人工种植未必始于韦顺,但是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柿子在汉朝。

晋朝的潘安,后世都以为是弱不禁风的美男子,实际他是农业园林高手,治理的县区,发动群众种满桃李,春天一县花,秋天一县果,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他也写到柿子,在他的居所张公有溧侯乌椑之柿。总之这个一个英俊却有懂得农业的官员,将能够找到的果树都率先种植到自己的家里。

南北朝时代,隋文帝杨坚准备攻打陈国,他们的军队连夜伐木做战船,利用的就是山林中天然的柿子树木。在江边打造船只,多的柿子树的枝干和碎片,就漂浮的在江中,直到下游。陈国总有懂得军事的人,赶紧汇报给陈后主,结果陈后主掉以轻心,后来陈国为隋文帝所灭,这大一统的江山,也有柿树的功劳。

对于隋文帝来讲,可真是事事如意。也证明柿子在南北朝时代已经成为经济水果,当然靠近城市的山林一定会有更多种植。

那么柿子在唐朝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一是,唐高祖李渊的老家就有一棵巨大的柿子树,这或者是仿照韦顺,有孝顺老人家庭和睦之意。

二,唐朝的宫廷内,有柿林院,这个柿树林没准是杨广纪念破陈的功勋而种植。

三,唐朝李治为生母建立的慈恩寺也种植了柿树,很容易想到,柿子树代表长寿,孝顺。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唐朝市民当街吃柿子,应该是写实,因为长安到处都种植柿子树,想不看见,都不可能。

红叶题诗,最初是指的柿子叶,有详实的典故。

新唐书记载,唐朝著名的书画家郑虔,苦于纸贵,没有钱买作画,在慈恩寺住的时候,就将秋天的柿叶收集起来,堆满了一个屋子,然后在上面写字作画。结果他的作品得到唐玄宗的肯定。

后世流传唐宣宗年代有宫女红叶流红,想着当时的长安,这红叶多半是指的柿树叶。因为在树叶上写诗,是唐朝的纸张跟不上时代那么多诗人的情怀啊。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唐朝白居易《慈恩寺有感 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慈恩寺是皇家寺庙,当然也对外开放,慈恩寺春紫藤,夏牡丹,秋天就是满山柿叶红,成为京城一景。

白居易最喜欢去慈恩寺溜达,然而这次晚秋,他徘徊在慈恩寺庙门口,却久久不想进去。

这是因为和他最有情谊的朋友,李杓直病故,而元稹又病倒,这满山柿子树的红艳秋景,让他分外的落寞。但是肯定是要进去的,就单单是上一炷香,给亡友超度,给病友祈福,也是最能够表达心意的诚恳。

只是这满山红叶秋叶,多少让白居易感叹人生无常吧。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唐朝刘禹锡《咏红柿子》

刘禹锡是白居易的中晚年知己,他也喜欢柿子。

挂在高高树顶的柿子,早上披着晨霜,和星星站在一起,晚上像太阳一样高悬在树梢,因为站得高,所以很难摘下,反而果实能够顺应自然,红得长久不凋落。

这也是柿子果实的另一种可爱,需要人工采摘,否则它们长久挂在枝头,用明艳的果实吸引鸟类,以期达到将果实送到更遥远地方的目的。

这也应证了我为什么可以在冬天,可以看到挂在树梢的果实。

做人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啊,才红得长久啊。

这是他自己吧。说他自己像一颗长久的柿子果一样,经历了岁月的风霜雨雪,终于中年之后回到长安,有一个相对安逸的晚年。

“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

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

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

君看药草喻,何减太阳功。”唐朝广宣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

这是皇帝来了,寺院的僧人供上这里新鲜的柿子。而且这里的柿子甜美药用价值高。

而且这也将柿子的审美上升到一个高度。

因为柿子的蒂和其他果实不同,是齐整的四瓣,托起柿子果实。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柿子是太阳果,四方太平。端庄甜美,它的红是太阳的钟爱和滋润。

这马屁拍得如高山流水啊。

事实上,柿子的吉祥寓意从南北朝就有,唐朝太平盛世,居然流行柿蒂花纹的纺织品和服装,如同现在的奢侈品包包上的花纹。

在唐朝,柿子就象征事事如意,四方太平。白居易在苏州时,就看到这里流行精美富丽的柿蒂花纹,那可是唐朝最时尚前沿的地方。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唐朝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广宣是和皇家有联系的僧人,住的寺庙种植了大量的柿树,红叶好看,红果更美,这奉献给皇帝的果实,自然比其他地方更甜美珍贵。

李益是广宣的朋友,他来的时候,广宣不在,他看着柿子树垂涎欲滴。

低处的肯定摘完了,剩下高枝头的红果实,碧天如水,柿子明红,看着就馋。

可是用什么方式获得高枝头的柿子呢?

旁边有竹林,正好用长竿,但问题是,隔壁一家喜欢竹子,不肯你折下竹子去当杆子。

这家伙想来想去,只好再走远一点,去另外的人家要栓门的长钩一用。

他当然得手了。不过得手之后,广宣也没回来,干脆吃甜蜜了他留了诗一首,证明我来也。

这很像少年时代无拘束的那种友谊。

你这是惦记我呢,还是惦记我这里的柿子?都有,都有啊!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唐朝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李商隐在40岁那年,死了心爱的妻子,他的连襟就是姐夫,是他的同年好友同科进士韩瞻。两人同时高中,几乎是同一年娶了节度使王茂元的两个女儿,韩瞻娶的是姐姐,生了一个后世知名的诗人韩偓,而李商隐娶了妹妹,留下两个子女。

但是两个人的人生却有很大不同,韩瞻仕途还算顺利,40岁已经做到员外郎,而李商隐则还在低级的幕僚当中,颠沛于各大幕府求生存和发展。他的妻子和韩瞻夫妻一道留在长安,而他本人,下桂林,去太原,十几年和妻子聚少离多。

也正是这样的艰难不易,他无法照顾妻子分担家务,得到妻子病故的消息,李商隐还在外地,他如雷拱顶,赶回来时,妻子已经下葬,他痛哭不已。

而此时还在悲痛中的他,面临着另一份职业,去四川军幕府作幕僚。李商隐已经身上带病,但是两个孩子的生活费还需要他挣到,姐夫韩瞻一家担起了照顾李商隐年幼儿女的担子,送李商隐踏上四川的远途。

此时长安秋色,有一多半是长安美丽的柿树提供的。

李商隐和韩瞻在送别路上,追忆两个人两个家的交往,伤感不已。

我和你在进士登第时认识,我的人生因为你而获得了美满的幸福。

当时桂花香时,我们同登进士榜,只是此时柿叶红时,我却面临着妻子离世的劫难。

我自己就像一只乌鹊,漂泊不定,而你们这对鸳鸯却守护着我和孩子。

从京城到四川有三千里,送到咸阳之时,已经是你们最大的情分,也该在黄昏里分手了,让我一个人进入漫长的旅途吧。我的心也将在这伤心之地,无可奈何地冷却。

这是最忧伤的柿叶。一路用明红和果实静静陪伴李商隐。

“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园红叶忆长安。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唐朝郑谷《舟行》

这是晚秋,郑谷在湖北长江汉江上。晚秋将要过去,冬天就要来临。

在这里,流水绕村,江风吹帆,一会就到了一个村子,这里不好的地方,在于水汽湿冷,尤其是晚上,秋夜秋江,甚过了北方的冬天。

和长安不同的是这里的秋色,是红蓼烟波,清旷浩渺,最大的声音,也不过是江水的潮起潮落和舟船的划水声。长江沿岸,就算是最深浓的秋色,也抵不上长安的一半。

在船上看到岸边有柿树林,他不禁想到了长安。

长安啊长安,秋色满长安,那北方的秋色更加绚烂喧嚣,无数柿子树的树叶和果实挂满枝头,那蓝天,那蓝天下秋色的城市繁华,不是这样的江波辽阔可以比的呀。

这样的季节,晋朝人张翰(字季鹰),看到了桌子上的鲈鱼,就想回到家乡。然而真正让一个人忘记过去,回归田园,其实从古到今都是件艰难的事。

比如我在长安,惦记着家园,但却在这江风四起的半途,到底怀念那柿子秋红的繁华长安。

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如果他说的是柿子的树叶,那长安的秋色可不只是落叶,还有那枝头累累的柿子红,装点富丽大唐。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柿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wmh.com/szjz/20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柿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