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柿子 >> 柿子特征 >> 正文

专访阿木爷爷6亿次播放背后,是在山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21 10:32:18

阳春三月,阿木爷爷家院子里的两棵柿子树冒出了新芽。房前的泥土里,埋下了阿木爷爷从广西带来的桂花树种子。3月12日植树节那天,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山东省临清市上堤尹庄村。

很难想象,记者面前这位平凡而可爱的老人,是一个火遍海内外,海内外粉丝超万、视频累计播放量6亿+的超级网红。

“都说我成网红了,什么网红啊?我就是个农民。”今年64岁的阿木爷爷说,他在山东鲁西北农村51年的木工积累和沉淀,让他拥有了今天的这些故事。

阿木爷爷在山东老家——临清市上堤尹庄村。

阿木爷爷把给小孙子做的玩具乌篷船放归溪流。

9岁丧父,他为大弟盖房娶妻,把小弟送进大学

3月23日,山东临清上堤尹庄村,阿木爷爷家的小院里,春光暖暖,这位六旬老人拿出了他大半辈子以来吃百家饭的家伙什:足足18件干木匠活的工具。阿木爷爷将它们视若珍宝,这次回山东他要重新打磨修缮一遍。

苹果锁、鲁班凳、小水车、小木马……阿木爷爷的作品中,无一不体现着他精湛的榫卯技艺。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也不用任何机械,仅凭一双巧手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就在这位老人的手中再现。而他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宝藏爷爷”“当代鲁班”。

阿木爷爷究竟有多火?据不完全统计,阿木爷爷的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6亿次,成为既李子柒、滇西小哥之后,把中国传统文化讲给世界的又一超级网红。造就这些的,其实是一段苦难的人生经历。

阿木爷爷,本名王德文,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大姐,下有两个小弟。

据上堤尹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保安回忆,阿木爷爷的父亲在给生产队干活时,不幸触高压电离世。那时候,阿木爷爷只有9岁,大姐王爱玲只有12岁,大弟也很小,而小弟只有70天大。可以想象,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农村家庭失去顶梁柱意味着什么。当时,家里的生活重担几乎都压在了仅仅9岁的“阿木爷爷”身上。好在土质较好的上堤尹庄村盛产地瓜,地瓜干、地瓜叶养活了这家人。

为了谋生活,阿木爷爷开始跟着村里的木匠队干活,不要工钱,只为学手艺,同时也混口饭吃。善良的乡亲们也愿意帮助这个苦命的孩子。就这样,三兄弟慢慢长大,大姐也出嫁了。没吃没喝的日子,总算熬到了头。

在大姐王爱玲的记忆深处,最难的事情,就是借钱:“我德文兄弟真不容易,从小到大,吃了很多苦。为了供小兄弟上大学,他到处打工挣钱,还不断借钱。现在,小弟出息了!成了化工厂的技术员,总算没有辜负我们的期待。”

为了给大弟娶媳妇,阿木爷爷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大弟盖房子,还为此欠下了一屁股债。给大弟盖房时,雇人雇不起,他就自己打窗户、打房梁。

阿木爷爷与儿子阿成在山东老家整理修缮木工工具。

阿木爷爷与儿子阿成在山东老家。

邻居吴清良老人是阿木爷爷的发小。据他回忆,阿木爷爷早早就没了父亲,但这并没有让他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我家只要有活儿,叫一声他就来。看见了吗,我家过道的房顶就是他给帮着整的,我家的门窗都是俺德文兄弟给打的。”吴清良指着自家门窗告诉农村大众记者。“德文兄弟的父亲也是个有本事的能人,头脑灵活,会干木匠活,还会宰猪,干啥都是一把好手。”

与阿木爷爷当了50多年的邻居,吴清良老两口与阿木爷爷的感情越来越深。即便阿木爷爷常驻广西,这老两口也会隔三差五就跟阿木爷爷视频拉呱。

13岁起义务帮工,51年积累沉淀

曾通过听敲击木头的声音让乡邻免于被砸

阿木爷爷自13岁起,就跟村里木工队一起外出干活。51年的木工生涯从青葱少年时代正式开启。

起初只是义务帮工,80年代以后,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拿到工钱。上堤尹庄村是个上千口人的大村,阿木爷爷给大部分人家都干过活儿,干活的足迹也遍布周边十里八乡的村庄。

“我是一边干活,一边学,谁家盖房我就到谁家去,白干活,人家总是欢迎的。那时候,我们的木工队,有时三个人、有时四个人、有时九个人。我找划线好的师傅学划线,找做榫卯最好的师傅学榫卯。”忆及往事,阿木爷爷深情地说:“这些木工技艺都是祖上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老师傅们愿意教我,我非常感激他们。”

就这样,阿木爷爷的木匠活开始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他的手工锉锯非常好,锯木材不跑线,无论曲线,还是圆线,一锯下去,想成什么样就成什么样。扣房架、打门窗、打床、打椅子,都是阿木爷爷的拿手活。出自他手的东西,横平竖直,四角一致。而且只要“东家”(雇人干活的人家)提出来,阿木爷爷总会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给修修门,用下脚料给打个小板凳等。

有一年,阿木爷爷给一位乡邻干活,用工具敲了敲房梁,没想到,听到的不是熟悉的声音,而是一种“劈拉”的声音。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户人家的房梁应该是折了。阿木爷爷得出判断后,马上通知户家检查房梁。结果证明,阿木爷爷的判断非常准确。这家人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房梁的问题,屋子里的人就有可能被砸到,后果不堪设想。

“他从来都不闲着,总是撂下这个活儿,就干那个活儿。去广西之前,他总是利用小木头块,打个小马扎、小凳子啥的,去松林集、石桥集卖去。闲着好得病。”阿木爷爷的大姐王爱玲说。在大姐的印象中,阿木爷爷从小没少作难,从年轻时候开始,他就不怕吃苦下力。

“他脑子不笨,一看就会。只要他想干的,就使劲琢磨。并不是一次就成,而是三次五次地琢磨,试验,最终基本都能成功。以前,他就用零碎木头,打个床、打个凳子,到农村大集上去卖,贴补家用。”村支书刘保安说。在没有量角器的年代,阿木爷爷就靠自己的经验,就可以把一个圆六等分,甚至比量角器都精确。

互联网碰撞了传统工艺

走红海内外

年种上麦子之后,阿木爷爷和老伴来到广西的乡村给儿子看小孩。闲暇之余,他用手边的零碎木头,给小孙子做了几件木头玩具:小飞机、陀螺、积木、小猪佩奇、手摇泡泡机、鲁班凳等。

儿子王保成(下简称“阿成”)是一名职业短视频制作人,今年32岁。起初,学汽车维修的阿成对网络运营尤其感兴趣,于是,他成了北漂一族,曾经在北京工作两年,专门搞网络运营。后来,阿成转型做短视频,专门拍乡村风俗。然而,播放量总是只有几千,没有起色。此时,老爷子提了一句:“要不你拍个我做鲁班凳的视频试试?”

就这样,阿成就把父亲做鲁班凳的视频发到了西瓜视频上,没想到,不到一天就迎来了有万的播放量。年冬天,阿木爷爷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YouTube上意外走红,成为又一位在海外爆红的中国网红。

父亲的走红,对32岁的阿成来讲,绝对是个意外。他平时也帮着父亲推推刨子,刮刮檩条啥的,但从未感觉到这里面有流量:“我真没想到,木工视频竟然会让大家那么喜欢。后来,我感觉,可以持续去做这个事情了。其实,俺爸爸的走红的密码就是:互联网碰撞了传统工艺。”

阿木爷爷与小孙子在广西乡村。小孙子的水车、学步椅都是阿木爷爷打制的。

据阿成介绍,在阿木爷爷的粉丝“画像”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男性最多,其次就是小朋友。在国别上,美国粉丝最多,其次是印度和欧洲诸国。在阿成看来,阿木爷爷在山东鲁西北乡村51年的木工生涯是他能走红的重要原因。

希望通过视频把手艺教给乡亲们

让他们靠木工活赚点小钱

竹蜻蜓、竹蝴蝶,竹哨子等都非常简单,看看视频就能学会。小玩具,锻炼的就是平衡力,没啥高深的学问。像乌篷船这种,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谈起拍木工视频的初心,阿木爷爷笑了:“我把几十年学的木工技术,发到了网上。如果仔细去看,都能学会。比如,竹蜻蜓,乡亲们看看就能学会。成本也就三四块钱,做一个能卖六七块,老人们如果学会了,就能做点小玩具哄孩子,还能赚点小钱,给孩子买个本子买个笔。”

“咱的本事多数都是学来的。学习这个事没完。干到老,学到老。”

“干着活,不能东撒西看。干起活来,连串门的都不接待。”

“长木材,用在长地方,短木材,用在短地方。”

“寸木寸金。无论如何,不能随便浪费木材。”

“人闲着,好得病。”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从道义上,要规规矩矩地干活,得到大家的好评。这样,活才能越干越多。”

“都说我成了网红了,什么网红啊?我就是个农民。”

“一遍遍去做,总有成功的那天,不能烦。”

……

在短短一天的交流里,阿木爷爷的很多话令人深刻。

设计专业的网友认为,他头脑里自带CAD系统。其实,在阿木爷爷的骨子里,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钻劲。他编蝈蝈笼子,编到第七个才编成。他做的第五代鲁班凳,起初五天做一个,现在两天做一个。

阿木爷爷晒出了他的家伙什:截条、斧子、拉钻、半刨子、长刨子、槽刨子、刨花型刨子、线锯、钢丝锯、长锯、角尺……足足18件,其中,光刨子就7件,锯子就5把。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工具绝大多数都是阿木爷爷自己制作的,应了那句“木工的家什自己造。”

这些刨子里面,最珍贵的一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那是阿木爷爷的父亲留给他的。“这把刨子是父亲在世时,用洋槐树自己做的。这是他留给我的唯一的一件东西,也是唯一的一个念想了。”阿木爷爷说。

阿木爷爷在山东老家——临清市上堤尹庄村

“山东花椒调味的涮羊肉,才是家的味道。”

在广西五年,最牵挂的还是山东老家

山东人热情好客的基因,也让阿木爷爷一家在广西备受欢迎。阿木爷爷在广西拍视频的地方是儿媳妇的娘家。阿木爷爷与亲家也处的非常好。

“虽然在外面生活了四五年很开心,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感谢家乡的老木匠对我的教诲。”阿木爷爷言语间,充满了对山东老家的感恩之情。在广西生活的这些年,他被那里的生态吸引。这些年,总想着如何把广西的美景引到山东来。

秋风萧瑟的时候,他翻山越岭找到老桂花树,一点点捡起随风而落的桂花种子,搓一搓,晒干,带回山东老家。“人家那里只要有一颗桂花树,满院子都能闻到桂花香,我就希望在咱们山东的农家院,也能闻到满院的桂花香,开了花还能烹桂花酒。”今年64岁的阿木爷爷说。为了看能不能活,阿木爷爷还把桂花种子埋进土里试验了两年,终于成功。

“吃到了碎包肉,那才是真正到家了。”在广西五年来,阿成最怀念的,还是临清美食——碎包肉。回到临清后,他忍不住赶紧去店里买来尝尝。而阿木爷爷最怀念的,是临清的涮羊肉。他说,“只有用山东花椒调味的涮羊肉,才是家的味道。”

每次离开山东,阿木爷爷总是到墓地给老人们上上坟。每次回到村里,阿木爷爷总是骑着自行车到村西的公路上转转,与村里的老人们亲切地聊天侃地。外甥吴西庆说:“俺大舅非常看重亲情,他无比疼爱我们这些小孩子。我结婚时的床、桌子,还有我那房子的门窗,都是俺大舅给亲自打制的。”

“村村修上柏油路,路两旁有茂盛的大树,还有太阳能路灯。”这是阿木爷爷心目中的美丽乡村。他说,现在,农民的富裕程度还行,但是收入还要继续增加,要大胆搞一些手工业、养殖业,要踩下油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明媚的春光洒满了阿木爷爷家的院落,桂花树的种子已经悄悄发芽,喜鹊那美妙的叫声不时在院落上空飘扬。“有时间家来玩儿!”采访最后,阿木爷爷发出了热情邀请。

农村大众记者(左一)与阿木爷爷及他儿子阿成的合影。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刘真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wmh.com/sztz/21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柿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